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在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雪白的剑道上,身着防护服的小剑客们手持花剑,步伐灵动,进退有据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、孩子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活力与激情,场边,一位神情专注、目光敏锐的中年人正静静观察着,他,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,眼睛里闪着光,全身心投入的样子,是我这段时间最开心的事。”在接受专访时,王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作为北京击剑运动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,他深知这片小小的剑道对于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,也更深切地体会过过去一段特殊时期,线下训练中断给这些小剑客们带来的困扰,随着生活秩序恢复正常,他最大的愿望就是“让孩子们重新享受击剑带来的纯粹快乐,找回那种汗洒剑道、直面挑战的勇气与自信。”
重返剑道:不仅是身体的回归,更是心灵的释放
在过去几年里,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危机对体育运动造成了巨大冲击,击剑这类强调近距离对抗、依赖专业场地的运动更是首当其冲,道馆关闭、比赛取消、训练中断……对于正处在技术提升和兴趣培养关键期的青少年学员而言,无疑是巨大的挑战。
“那段时间,我们都很焦虑。”王钰回忆道,“协会收到了大量来自家长和教练的咨询,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技术会生疏,更重要的是,那种在集体训练和实战中培养出的拼搏精神和竞技状态会消退。”他话锋一转,“但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,协会迅速组织了一系列线上课程,包括技术理论讲解、体能训练指导、甚至线上模拟对战,尽可能帮助孩子们保持‘剑感’和身体状态。”

屏幕终究无法替代剑道。“击剑的魅力在于它的仪式感、对抗性和临场应变。”王钰解释说,“它需要你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戴上面罩,与真实的对手在特定的空间里斗智斗勇,线上课程可以‘续命’,但无法替代实战带来的那种心跳加速、全神贯注的体验。”
当线下训练得以逐步恢复时,王钰和协会同仁们第一时间投入了工作,协助各俱乐部、训练基地在严格遵循防疫指引的前提下,安全、有序地复训。“ reopening 那天,我看到有的孩子兴奋地冲进馆里,抚摸着剑道,有的则小心翼翼地重新拿起久违的佩剑,那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表情,让我非常触动。”王钰说,“那不是简单的‘回来上课’,那是一种释放,一种回归真正热爱之地的喜悦。”
他注意到,重新回到剑道的孩子们,似乎比以往更加珍惜在馆里的每一分钟。“他们训练更投入了,更懂得倾听教练的指导,同伴之间也更加懂得互相鼓励,也许,失去过才更懂得拥有的可贵,这种经历,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挫折教育,让他们更坚韧。”
快乐击剑:超越胜负的教育本质
在王钰看来,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,其核心目标并非仅仅是培养专业运动员,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运动,实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。“我们一直倡导‘快乐击剑’的理念,这个‘快乐’,不是指嘻嘻哈哈,而是指在挑战自我、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,在与伙伴的切磋交流中收获友谊,在遵守规则、尊重对手的仪式感中塑造品格。”
他进一步阐述,击剑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它结合了优雅的礼仪、敏捷的思维、果敢的行动和坚强的意志。“一个孩子学习击剑,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刺中对手的有效灯亮起那一刻的兴奋,更是日常训练中,对每一个步伐、每一个手势成千上万次重复的耐心;是面对强敌时,冷静分析、寻找破绽的智慧;是比分落后时,不放弃、敢拼搏的韧性;是获胜后与对手握手的风度,是失败后总结经验、重新再来的勇气。”
王钰分享了一个小故事:一个原本有些内向、缺乏自信的小男孩,在练习击剑一年后,变得开朗大方,甚至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主动报名。“他的妈妈告诉我们,是击剑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,如何专注地完成一件事,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,这就是体育的力量,它改变人的精神面貌。”
协会也着力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、积极的青少年击剑氛围。“我们反对急功近利的‘唯成绩论’,”王钰强调,“有些家长可能过于看重比赛名次,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,这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,我们通过举办更多元的活动,比如击剑嘉年华、等级达标赛、交流营等,降低参与门槛,让更多孩子能体验击剑的乐趣,在过程中找到自信和热爱。”
展望未来:构建更完善的青少年击剑发展体系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,王钰对未来的工作有着清晰的规划,他表示,后疫情时代,协会将致力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青少年击剑的群众基础,并构建更为科学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
“是继续推动击剑进校园。”王钰介绍,协会正在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合作,开设击剑选修课、组建校队,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项运动。“从校园抓起,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基。”
是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建设。“优秀的导师是培养优秀学员的关键,我们将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,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,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因材施教能力,也会培养更多专业的青少年赛事裁判,确保比赛公平公正,给孩子们良好的竞赛体验。”
第三,是打造层次丰富的赛事平台。“除了传统的锦标赛、冠军赛,我们会设计更多适合不同水平青少年的赛事,比如新手赛、团体积分赛等,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、获得感,通过比赛检验训练成果,锻炼心理素质,这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。”
是深化击剑文化的传播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媒体、公益活动、开放日等多种形式,向社会大众,尤其是家长们,更全面地展示击剑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,让更多人明白,学习击剑,是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自信、自律与智慧的大门。”
采访结束时,训练馆内的灯光依然明亮,小剑客们的身影在剑道上穿梭,构成一幅动感的画卷,王钰望向他们,眼神中充满期待:“我希望,每一个走上剑道的孩子,都能真正享受这个过程,享受汗水,享受专注,享受与对手的博弈,享受每一次进步带来的喜悦,击剑不只是一项运动,它更是一种教育,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,我们的责任,就是守护好他们的这份快乐,让剑道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片沃土,滋养出勇敢、智慧和坚韧的品格,看着他们‘重回剑道’,并且比以往更加热爱,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窗外,华灯初上,北京城笼罩在夜幕之中,而馆内,关于勇气、智慧与快乐的课程,仍在继续,这片小小的剑道,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,也寄托着如王钰一般的体育工作者对未来的无限希冀。

发布评论